佛陀開示八大人覺經首先強調,吾人當下一心的覺察了悟,就是「道」之所在,如果沒有覺悟就無法體會「道在我心」。
所以佛陀就直接了當的說:身為佛弟子常於晝夜,至心持誦八大人覺。
佛弟子無論是在白天或夜晚,一定要不斷持誦這八種大覺悟的方法,還要身歷其境的去實證實修,日夜都要不間斷的精進,持誦、熟記、實際去運作這八種大覺悟的方法。
第一種覺悟的方法~
我們起心動念所形成的娑婆世間,充滿著無常的危機,我們的身體由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所形成的,就像國土般的脆弱。
絕對不可以把五蘊的迷障之境,當成真實之境時,否則就會落入五蘊熾盛,變成很世俗、缺乏靈性的人;五蕴與五蕴無我,恰似一個假我與真我的互動關係,很容易讓我們當下覺察領悟。「假我」喜歡向心外去追迷逐妄,「真我」喜歡寂静、静默的觀自己心靈世間的音聲。
有些行者喜歡執著心外的世界,無論是夢境或現實人生之境,這些皆屬於虚幻不實之境,除非行者能將這些虚幻之境,拿來反躬自省、檢討自己,開啟自己的心靈智慧,提昇自己的心靈力量,這些虚幻之境,就能「為我所用」而變成真實之境了。
如果行者能覺察體悟這個道理時,就不會修學一切法,而出現了「法執」幻境的眷戀,對自己心靈智慧的開顯,終究是沒有任何幫助的。除非行者能將自己的幻境,當成自己反省修正的智慧覺知時,代表這些虚幻之境,已經能被轉化為「行者所用」的真實之境了。
行者必須覺察體悟,娑婆世間,生命變幻無常、流轉不定,也呈現出不安定的現象。
地~代表吾人的肉骨毛髮,水~代表淋巴、甲狀腺、唾液和尿液,火~代表體溫和熱能,風~代表我們的呼吸之氣。當這四大若是不調和的時候,就會產生身體失調的疾病。這些痛苦的疾病並非真實的存在,因為疾病是自我情結意識下的產物,不屬於清淨真如的本心,當下我們就能洞悉「五蕴不空的假我」與「五蘊皆空的靈性真我」二者的不同之處了。
故,行者只要能淨心覺照自己當下的一心,洞悉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的真理,這才是入道第1個大覺悟的基礎。
第二種大覺悟的方法,覺知「多欲」為苦,生死疲勞皆從貪欲而起,少欲無為就能身心自在。修行求道的最大障礙,都是從欲望過多而造成的。
行者一旦能放下欲望的追逐,少欲無為就不會失心自在(代表失去平常自然的心,就會產生自私自利的頑執)。
人世間一切的煩惱痛苦,都是來自錯解生命存在的意義與目的,才會為了滿足一切的欲望和私心,渴求過多欲望所造成的,才會頑強執著的不顧生死事大,而將自己的青春健康,全部投注在謀生之道上面,等到大限來時,才警覺到人生如夢,恰似水中月影,帶不走任何的名利、權勢、成敗、親情,而唯一能帶得走的,就是自己的法身慧命。
所以不可以沾沾自喜的沈溺在愛河千尺浪裡,而忘失了三界無安、猶如火宅般的無常相隨。只要追求過多的欲望貪求,沉迷在「滿足」的虚榮時,就會失去自己心靈的智慧覺知之性。
若能洞悉「增長」一分的欲望,就會遮蔽自己一分的靈明覺性時,行者就更應該儘快的讓自己當下的一心「覺悟」。
換言之,當我們的欲望生起一分的時候,靈明的覺知之性,就會相對的萎縮一分,行者就更應該要當下看破而覺悟的「放下」、捨棄欲望,讓身心安住在大自由與大自在的心無罣礙中。
如果行者無法覺察體悟「少欲無為」的覺悟方式時,就會顛倒昏沈的將娑婆人間、紅塵萬丈的虚幻物質欲望,誤認為是「真實與唯一」的人生,這就是顛倒的人生。
在人間世界大家都會誤以為,做大官、賺大錢、求名利,才叫做成功的人生,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認知與顛倒的心態。
故,大家一定要透徹的洞悉領悟,第二種大覺悟的修行見地與心態。
第三種大覺悟的方式,就是「覺知心無厭足」,是在形容貪得無厭的縱容欲望滿足,内在心靈就愈會沉淪墮落。所以佛陀說:唯得多求,必定增長罪惡。就是提醒佛弟子,在面對紅塵萬丈的貪食、貪色、貪睡、貪名、貪利的誘惑時,一定要時刻警惕。因為在自己的心性尚未圓滿成熟之前,所有的想法與心態,都會是膚淺無知的狀態,根本不值得信賴。
能知足珍惜自己當下所擁有的一切,沒有任何人可以改變外在的環境,今天面臨的劇情,就應該欣然的去接受,勇敢的面對已經發生了不能改變的事情。
法師常說,人世間所有一切人、事、物,都是我們暫時向老天爺借來的,目的是要大家都能擁有「超然」與「珍惜」的想法,這才是守護福德的最大秘訣。也不会再去貪求妄想,因為欲望愈多就會愈墮落,只要妄念纷飛不斷,無形之中就會為了追求欲望的滿足,而縱容身、口、意,在貪、瞋、痴的三毐業海裡,犯下了諸多的惡業。
菩薩怕因、眾生畏果,有智慧的人會「息心滅慮」,不容許自己有太多的欲望追求,當順境來時,不需過度高興,更別樂極生悲,畢竟我們只是暫時向老天爺多借了一些物質資糧來使用罷了。重點是有了多餘的財力或物力,我們若不能善用時,就會沉淪為作惡造業的結局。
無論遇到順境或逆境,都要以虔誠、恭敬、感恩、慚愧、懺悔的五種心來面對,不受到順、逆二境的束缚,這才是覺知的人。能用隨缘感恩的心,來面對生命中所發生的際遇,又能知足常樂,如實的面對命運的流程,絕對不可以用複雜的心思,來思量該如何貪玩享樂和如何鑽營財物。
真心修行學佛之人,不要有非份的妄念與要求,懂得安貧樂道的去精進努力,開啟自心内在的心靈智慧。反之,身心一定會產生諸多的痛苦和煩惱。
故,第三種大覺悟的方式,就是要能「知足常樂」,此生就不會受到恥辱。心靈的欲望是無底的深淵,唯有透由修行鍛鍊,才能藉事練心的修正我們不成熟的心性,唯有「修行學佛」,才能印證人間至極的善行,也就是清淨如來之境。
第四種大覺悟的方式就是,不能持續精進的人,一定會退失道心;能堅持精進的人,絕對不會退道,還能降伏自心的懈怠。只有堅持不間斷的去開啟自己内在心靈的智慧時,就不會被自我情結左右與干擾,也不會生起諸多的貪念,否則就會墮入陰界地獄,而心起怠惰的自私陰暗之心,才會稱其為陰界的地獄。
精進修行的心是细水長流的,擒賊就必需要先摛王,當我們精進努力時,就能輕易摧毀自己内在心靈的四種魔性。
第一種煩惱魔~當貪、嗔、痴三毒欲望生起時,煩惱魔就會生起,來障礙我們的身心。
第二種叫五蘊魔~代表執著五蕴的假我之身時,就會遺忘了自己清淨真如的本覺之心,不只會變成很世俗,還會產生障礙與痛苦。
第三種叫做死魔~形容對生命缺乏鬥志,遇到失敗和挫折就想退道、就想尋死,放棄了對生命的鬥志與學習。
第四種就是天魔~形容對佛法缺乏正知見的人,最容易讓邪惡之念有机可乘的竄出來,損壞障礙我們修行的善缘。當我們在行持一切善行時,只要有所求、有著相,這就是邪惡分別的天魔習性生出來,我們必須謹慎覺知,保持自己内在光明的覺性,就不會讓這些陰暗邪惡的念頭生出。
勇猛精進的覺悟之人,能守護自心的光(般若的智慧)與熱(熱誠的心),當修行之人不會受到自心無知的情绪左右時,就可以洞悉情緒的波浪,是從寧靜的心海所衍生出來的,只要内心生起覺知的心時,情绪的波浪立即瓦解,生起又幻滅。
故,第四種大覺悟的方法教導我們,唯有不斷追求自己内在心靈的智慧開啟,精進不間斷的修行,才能降伏邪惡的妄念,就不會招來惹來無妄的災難和障礙了。
第五種大覺悟的方法,就是如何覺悟愚痴生死,菩薩常念廣學多聞,增長智慧、成就辯才。若要覺悟愚痴生死,唯一的方法就是要開啟自己内在的心靈智慧。
想要擺脫生死苦海的輪迴,只有廣學多聞與身歷其境的去實踐力行,唯有「信受奉行」才會擁有一切心領神會的覺悟。法師今天說什麼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大家聽聞之後,心中能体會了什麼,這才是修行學佛根本之道的重點。
如果内心缺乏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的五大誓願熱忱時,就會一知半解無法通達了悟,也無法串連所有經、律、論三藏的修多羅法義。更不可以學了這個淨土宗派,就故步自封的去批判其它淨土宗派,在佛教的八大宗派裡,恰似千手佛的大法幢一樣,絕對不會用左手去打右手,每隻千手千眼都各自含有不同的見地與法義,若是聽到自己未曾見聞的殊勝密意時,可以擺在心上,假以時日親自去印證,這才是真心求道之人該有的學習心態。
學佛的目的,是要追根究底的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與事實的真相,所以只會越學越清楚、越學越明白。只要能用心多聞勤學,就能成就明心見性的辯才無礙,才能引導教化愚痴無知的心靈,跳出貪、嗔、痴,三界火宅的煎熬,成就清淨無為、圓通自在的究竟法樂。
第六種大覺悟的方式,貧窮困苦多怨,代表心靈貧瘠、缺乏靈性的人,喜歡小心眼、心思複雜、怨恨他人,經常為了芝麻小事與他人記恨,常用負面陰暗的心思,去看待一切的人、事、物,造成自己智慧不足的障礙,趣向廣結惡緣,終究是無法開啟自己的心靈智慧,提昇自己心靈的力量。
修行學佛不是自命清高的去指責他人,而是對冤親債主去廣結善缘,引導靈性貧瘠的無知之人,展現出自己慈悲智慧的熱忱和勇氣,給予他人生命的智慧領悟,免除他人的恐懼,讓貧瘠荒蕪的心田,也能廣種福德智慧的資糧。
因為冤親惡人,都是行者的善知識,當怨憎相會的時候,不可以讓當下的一心離開「淨心覺照」的範疇。
當我們看到他人的缺點或厭惡他人的時候,他人也會相對感知的討厭和排斥我們,冤親相報不如用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去感化,轉成為自己修行求道的資糧(代表功德與智慧)。
如果看到無知幼稚之人的缺點,就非常痛恨時,代表自己内心還有心垢殘渣,尚存有陰暗的一面,才會去和無知幼稚之人相應與計較。
故,第六種大覺悟的方式,就是要冤親平等,以無私利他的六度萬行,來展現包容、寬恕的言行作為,這樣才能堪稱為「莊嚴諸佛淨土」。
第七種大覺悟的方式,覺察了知貪食、貪色、貪睡、貪名、貪利五欲,若貪得無厭,失去分寸與自制的能力時,就會使人墮落,欲望熾盛就會越痛苦。
雖然我們都是身在世俗之人,但卻不沾染、眷戀世俗之樂,無論是身出家或心出家,經常憶念自己的三衣,乃指懺悔的法衣,遠離欲望的僧服和清淨的内衣。常念三衣瓦缽的應量器,代表正在對十方眾生教化結缘,至誠的發心修行,以身、口、意,形容以自己的「生命」來供養如來,不可以因為自己做不到,就嫉妒而批評他人。雖然社會上,偶爾會出現不如法的出家人,當眾毁壞戒行,但大家別忘了恭敬外在僧寶的形象,就等於是在恭敬自己内在自性的僧寶般,不可以跟世俗人一樣起哄去批判,因為不如法的作為,自然就會有法界可怖的因果來維持秩序,不勞我們動口張嘴的去說三道四,充當八識心田的閻羅法庭審判。
雖然修行學佛之人,多少還會存有世俗的習氣,但如果能持守清淨的戒律、攝守心浮氣躁的菩提真心,就會養成尊重生命與尊重人性的美德,勿讓五欲過患,而妄念纷飛的迷失「本覺」,畢竟五欲過患一定會受到苦惱和恥辱的逼迫。
心出家之人,代表在家受菩薩戒之人,因為還有世間的塵缘尚未了結,必須兼顧謀生之道,但是菩薩戒子們都清楚明白一個真理,在這虚幻的人世間,只有清淨梵行的生活與開悟見性的人生,才是此生唯一的生命存在意義;水中月影終究只是讓我們覺察了知的暫時「塵缘」罷了!
第七種大覺悟也是在開示我們,雖然在家修行學佛,尚在受用世間的俗樂,但是必須心繫於道、喜歡清淨梵行、遠離縱情逐欲的自制,才能真正安住在自在的踏實與輕安法樂中。
立志修行,必定會發出清淨的大悲誓願,出離六道生死輪迴,梵行高遠的擁有遠大的精神意志與直下承擔的如來清淨家業,就必須要有「今生悟、永世悟」的決心和品德。當善知識在開示自己未曾聽聞的諸佛知見時,就不會用自己不成熟的分別邪見和所知障的成見,來妨礙自己的盡心來聽法。
故,在娑婆人間,我們會看到五花八門的宗教組織,在宣揚各種不同層次的法門,法師無意要去批評,只是要告誡大家,佛教就是心靈宗教,以開顯眾生心靈的智慧與提昇眾生心靈的力量為主,是向自己内心去探索追求的心靈自主控制科學鍛鍊法門,而不是向心外去盲目迷信的造神宗教。因為眾生平等、眾生皆有佛性,绝對不是只有少數人才有佛性,也不是少數人才能成佛啊!
第八種大覺悟的方式強調,要想解脱六道生死苦海的唯一不二法門,就是要發出「大菩提心」。
「生」代表覺醒,「死」代表颠倒昏沉;「了生」就是覺悟無私利他的心,「脱死」就是解脱自私自利、毫無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的心。
所以覺察了知輪迥六道生死,所憑藉的就是覺悟貪、嗔、痴三毒熾熱的欲火,不斷燃燒我們時,就會被無量無邊的煩惱痛苦所逼迫。
發大菩提心就是要進修八萬四千法,首要的就是成熟自己的心性,才能發出利益他人的清淨大願,如此才能真正的去實踐五弘誓願,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。
如果修行學佛之人,心中缺乏引度一切有情眾生的情操,心胸就會狹隘,若能真心發出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、福智無邊誓願集、法門無量誓願學、如來無邊誓願誓、無上菩提誓願成」的人,又能無怨無悔、心甘情願贯徹始終,即代表此人的心量已經達到大覺悟的狀態了。
這八種大覺悟的修行方法,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所有十方三世大覺悟的修行之人,所共同修持印證的事蹟,也是十方諸佛菩薩們,所共同印證的修行準則,只要大家能精進去實踐力行、慈悲的去修持清淨本心的智慧,依持這八種大覺悟的方法,來印證自己内心本自清淨的智慧,並用佈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六度萬行的「法身船」,航向清淨無為、圓明寂静的心靈彼岸。
所謂「從迷轉悟」,就是從顛倒迷惑的狀態,轉變為覺醒清淨的狀態,就可以引導沈淪在六道生死苦海的眾生,也能抵達清淨無為的彼岸。
釋迦佛陀開示這八種大覺悟的方法,引導所有一切無知的眾生,讓大家都能從顛倒昏沈中,覺察生死苦海、無量苦惱的逼迫,而由内心自覺的生起自願放下五種欲望的貪求,這樣才能清淨修持正知正見的心靈大法。
如果佛弟子都能精進持誦印證這八種大覺悟的方法,日夜都能憶念不忘,就能滅除無量無邊的罪業苦報,趣向清淨修持的成道之路,即可當下斷絕六道生死苦海的輪迴,常住於不生不滅的清淨法喜中。
故,永恆之道,就是活在當下的平常自然裡。
修行學佛不難,一定要有誓死如歸的氣勢,才能搭上六度萬行的法身船,從茫茫的苦海無邊,航向「回頭是岸」清淨真如的本心,修行之道就是返璞歸真,重返天真的赤子真心之路,清淨本覺的佛性從未離開過我們,是我們宿世以來,不斷向心外(代表苦海)去追迷逐妄,才會迷失了本性。
願佛法、真理、智慧,與大家同在~ 阿彌陀佛!
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、記述@
Comentarios